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代表风采>正文

市人大代表崔凤清:走实文旅融合之路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2-15 09:23

市人大代表崔凤清:走实文旅融合之路 赋能乡村振兴

 

本网讯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完善,也是文化和文明的振兴过程。近年来,清新区禾云镇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市八届人大代表、禾云镇文化站站长崔凤清正是其中一员。

十多年坚守在乡镇一线,崔凤清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以活跃群众生活,繁荣文化和旅游事业为宗旨,创新性地开展文化和旅游事业工作,推动禾云文化站从省三级文化站跃进特级文化站,实现从“有”到“像”再到“是”的跨越。如今,禾云综合文化站配套14个功能场室,有图书馆、历史文化展馆和乡村大舞台,下辖36个村(社区)已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沙河片区建成文化和旅游融合中心市级示范点。近日,禾云镇文化站还被授予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让乡镇文化走向世界

非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印记。

崔凤清结合履行代表职责的工作,经常进村入户联系走访群众,听取群众关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见建议,深挖辖区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农耕文化,成功申报非遗项目6项,其中1个是省级,1个市级,4个区级。

“沙河鸟笼工艺”作为引进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清远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清远特有的文化名片,并作为“最清远”的文化代表,连续5年参加深圳文博会,一展鸟笼文化魅力。

为了更深入了解鸟笼文化,崔凤清经常走家入户,凌晨四五点走向“天光圩”,与鸟笼户深入交谈。这几年走过1000多的个体户和家庭作坊,她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沙河鸟笼不仅是传统手工艺品,还被赋予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逐渐变身为鸟笼灯饰。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各式各样的鸟笼灯饰广泛用于民宿、酒店、旅游等。她意识到这个让传统的文化产业得到提升的同时,既促进旅游业发展,也是非遗与研学旅游融合的最好方法。

今年,通过崔凤清出谋划策,推动禾云镇再次投入资金,成立行业协会,改造沙河鸟笼工艺文化主题展馆、制作和体验区等,让沙河鸟笼承载独特的文化魅力走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走向世界。

让乡村群众生活添姿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崔凤清经常深入群众,当听到群众关于多发展乡村文化活动的强烈呼声后,她积极行动响应群众的呼声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各级的重视与支持,积极组建了“8+4+N”志愿服务队,常年有2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活动,包括新洲“三月三”抢花炮活动、天堂山环保志愿服务等文化品牌活动。

近几年,禾云镇蒙棠村、龙尾村成功举办了“乡村春晚”,就有赖于她四处奔走于有关部门,不断沟通,让群众亲身上演节目,并吸引了央视的关注。

不断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和“乡村杯”健身比赛、天堂山健康徒步等活动;组建群众性广场舞,不断为广场舞队伍落实场地和音响设备……她尽心尽情履职,以本土活动为载体,让乡村群众生活添姿彩。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文化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民群众,也是我们真正的‘主角’,要让文化活动更聚人气。”日前,崔凤清看着新建成的西社公园和生态公园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娱文化的阵地时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以最基层的朴实本质的角色,不断践行文化惠民的使命和担当,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极大地活跃乡村文化氛围,推动乡村文化不断发展。

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禾云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打造美丽乡村,在盘活资源、改善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致力探索新路子,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负责文化旅游工作的基层人大代表,崔凤清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力打造滨江西线旅游线路,撬动民间资本,打造以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为主基调的川龙民宿,建成党建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等,吸引党员和游客前往。

天堂山凤台文化和杜鹃花基地成为广大游客的向往地;南社村申报绿美古树乡村,将成为一大亮点……她娓娓道来,每一个项目密切跟进。

崔凤清表示,下一步,禾云镇将不断完善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通过走“生态+”和“旅游+”的路线,运用好独特环境和古民居古树,不断修炼“内功”,着力打造打造一条有文化、有风景、有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对振兴乡村文化而言,乡镇文化站是对群众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承载地,需要带领更多群众组织优质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乡镇文化服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民共享。”崔凤清说。

 

 

贺欢 唐世国

 

来源:平台管理